▲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自本月7日起,前往俄羅斯展開連續4天的國事訪問。(圖/翻攝 新華社)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自本月7日起,前往俄羅斯展開連續4天的國事訪問。習此行的重頭戲是出席莫斯科舉辦的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慶典,中共解放軍也派出儀仗隊參加閱兵。
所謂「衛國戰爭」,指的是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9日的德蘇戰爭,為了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蘇軍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付出了慘烈的犧牲,但卻讓蘇聯成為戰後世界的兩大超強之一。
美國「聯俄制中」是一廂情願想法 俄羅斯已成北京拉攏的對象
習近平此行是他上任後的第11次訪俄,可見他對中俄關係的重視。實際上,習和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已在不同場合面會了40次以上。
雙方2022年2月4日在北京舉行的會談,甚至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但隨後不到一個月,普丁即下令出兵烏克蘭,導致2024年7月10日在華盛頓召開的北約峰會,發布宣言聲稱,中共是俄烏衝突的「決定性推動者」。
習近平曾多次提到「世界百年變局」的說法,而美國選後政局變化應是中共眼裡的一個重要變數,影響國際政經情勢,當然也會牽動中美俄三邊關係。
例如,川普為結束俄烏戰爭,不惜拋開盟友,直接訴諸與普丁的「個人外交」;有分析認為,川普的目的是在實施「反向季辛吉」(Reverse Kissinger)式的外交戰略,即反轉季在冷戰時期「聯中制蘇」的思路,而把俄羅斯拉向美國和西方,以集中力量對付中國。
川普上台後美俄關係漸趨緩和,但沒有為烏克蘭帶來和平的契機。雖然普丁為紀念二戰結束,宣布從本月8日至10日對烏克蘭停火3天;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並不領情,認為普丁是在「演戲」。基輔要求全面停火30天,以尋求更長遠的解決方案。
俄烏停戰遙遙無期,代表川普未能兌現當初許下的競選承諾,他把目標轉向戰略競爭對手中共,不會讓人感到意外。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接受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主持人尚漢尼(Sean Hannity)專訪時表示:「烏克蘭戰爭不是不重要,但長遠來說,中國發生的種種對全球的未來更為重要。」
但認為美國會實現「聯俄制中」,那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相反地,川普發動關稅戰雖未波及俄羅斯,卻讓中國大陸周邊的這個大國,成為北京極欲拉攏的外交對象。
習近平在訪俄前夕投書《俄羅斯報》,強調中俄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始終堅定相互支持的立場,其中還特別提到了「台灣問題」,只是不外重申中共的一貫說法。
▼川普發動關稅戰雖未波及俄羅斯,卻讓中國大陸周邊的這個大國,成為北京極欲拉攏的外交對象。(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加強經貿、外交合作 是習近平此行的目的
面對當前複雜的經濟情勢,加強中俄經貿合作應是習近平此行的主要目的。2024年中俄貿易額達2448億美元,同比增長1.9%,中共連續15年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習此行會在中俄關係出現哪些重大突破?這是外界關注的重點。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所長巴巴耶夫(K.V.Babaev),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採訪時表示,習此行將聚焦金融和物流問題。
巴巴耶夫說:「我們需要制定一個互利的解決方案,以確保俄羅斯和中國銀行之間的金融支付順暢進行。需落實對接『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的相關協議。我們還需共同開發北方海路,建設俄羅斯天然氣對華輸送的新管道。」
在中俄經貿合作的各項領域當中,能源被俄方視為「旗艦領域」,其中會涉及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線的建造問題,但中共官方對此避而不談。2024年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增長了3.29%,達830萬噸,中方預估2025年供應量將超過2024年的水平。
其次,加強中俄在多邊外交舞台的合作,也是習此行的重要目標。川普強調「美國優先」,對外採無差別待遇的關稅政策,削弱了美國與歐亞盟友的關係;川普讓美國自外於國際組織的「退群」行為,更動搖了美國一手打造的現行國際秩序;相反地,按照中國大陸學者的說法,「中共在國際多邊機制中不斷增進自身在議程和規則制定上的話語權能力建設,加強了『中國聲音』在國際多邊機制中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中共顯然要在多變的世局中,凸出中俄合作是一股穩定的力量。普丁在與習近平會面前,即透過「俄羅斯-1」電視頻道表示:「世界上的動蕩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我們之間這種可靠、穩定的關係本身增強了世界的穩定性。」普丁認為,未來25年,七國集團在全球經濟中所占份額將持續下降,這將導致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減弱。而在21世紀初,亞太地區終將成為經濟增長中心的趨勢已經很明顯。
中俄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去年擔任金磚國家(BRICS)輪值主席國,中共目前則擔任上海合作組織(SCO)輪值主席國。中俄希望結合全球南方國家,共同推進世界多極化,這會成為冷戰後國際政治體系變化的一次重要典範轉移。
中俄結盟曾是季辛吉心中的一個夢魘,尤其是結成軍事同盟。俄烏戰爭爆發後,中俄軍事合作明顯升高。2024年,中俄共舉行了11次聯合軍演,創歷史新高。但中共記取50年代初中俄蜜月時期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後得到的慘痛教訓,因此中俄沒有結成軍事同盟的可能性。
儘管如此《BBC NEWS 中文》提醒,在習近平啟程赴俄的幾乎同一時間,中共副總理何立峰也啟程前往瑞士,與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
外界普遍認為,中共近期頻密的外事活動,是在對衝美國關稅的影響,增加在談判桌上的籌碼。
▼川普強調「美國優先」,對外採無差別待遇的關稅政策,削弱了美國與歐亞盟友的關係;中共顯然要在多變的世局中,凸出中俄合作是一股穩定的力量。(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mail protected]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外界普遍認為,中共近期頻密的外事活動,是在對衝美國關稅的影響,增加在談判桌上的籌碼。